一、主要成效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广大教师在开展教育案例行动理论研究上有较大的提升,案例格式也日臻完善,主要体现在:
1.可读性。一个好的案例是一件文学作品,应该是主题鲜明、中心突出,围绕主题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来展开,事件发生的背景交代清楚,人物的心理感受、体验和内部冲突揭示充分,事件的分析、教育策略的选择和经验的提炼得当,语言表达清晰、生动、活泼。如《人在草木间》的作者(铭选中学陈娇燕)以“茶”育人,师生在品茶论道中,识“茶性”通“人性”,借悟“茶”之“旅”来抵达“育”生之“地”,谈笑间无痕地践行着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润物无声。温泉中学胡锌田《用“兵家智慧”降服“烈马”》采取适当孤立的方法,然后抛砖引玉,通过暗中给父母写表扬信,让“烈马”服在“兵家智慧”之下。
2.时代性。本次参评的案例富有时代特征,能反映当前教育教学中最普遍的问题,能引起人们的反思,能产生“共情”。案例事件的涵盖面较广,涉及厌学、攀比、网瘾、早恋、独生子女教育、关注外来务工子女及留守儿童、疏导单亲家庭学生等内容;教师的关注对象不再局限于“后进生”的转化,已能触及“优等生”中的性格缺陷、心理疾病和行为偏差等问题。如《来个“木桶效应”吧》的作者(安溪茶校白春桃)在处理优秀生球场咬人事件时,采用迂回战术,寻求“大环境”合力,取得木桶效应,让优秀生能很好地关注自己品行,这也让广大教师谨慎思考“优秀生≠全优生”的教育定位;转化的方法也能与时俱进,各具特色,如“师生协议”“家校两地书”、建立QQ群聊天、故事书籍疗法、运用“兵家智慧”等,有的还提出了“慢德育”,更多地关注学生心理性格,从而溯源正本。
3.启发性。多数参评案例的作者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从理论的高度去挖掘并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能引起人们多方位的思考,能触及人们的灵魂。读者通过阅读案例,能够从中分享他人成功的经验,剖析自己的教育历程,不断积累反思的素材,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借“他山之玉”攻己之“顽石”。如湖头三安小学王珍梅通过导演“主持人”一出戏,以达教育学生不迟到之目的。第七小学陈子燕在转化青春萌动期孩子时,避其锋芒,剑走偏锋,体会了斯宾塞教育艺术,领会“帮其打通向上的空隙,他们就一定会在我们的帮助下完善起来”的教育真谛……
二、存在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本次参评的案例中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缺乏创新。教育如树,理应风姿各异。但在参评案例中,我们却发现许多案例不具典型性,转化的策略也较为平常。其实,教育教学活动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学生,年龄、心理、个性、成长环境等存在差异,教育方法必然要有所不同,不能千篇一律;不同教师的学养、个性、专长不同,教育能力和风格也会有差异,不会千人一面。因此在案例写作时,教师应从实际出发,不人云亦云,不拘泥于框架,总结出独到的思考或经验,在创新中丰实与发展。
2.文体不符。在评审时,我们发现了多篇案例文体不符,作者将案例的撰写与教育随笔、教学反思、班主任工作总结等混为一谈。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是伴随着课改而新兴的教育文体,它们也包括教育情境及个人思考,但是和教学案例不同。案例的指向对象范围更广,可以是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可以是他人的教学行为;可以大到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状况,也可以小到描述一堂课或一次活动;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断。
3.学术不端。案例讲究真实性,要求所讲述的事件必须植根于自身教育实践。本次选送的案例中,仍然有些案例并非教师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与感悟,有个别作者,上网抄袭相关案例或文章。经查证,剑斗中心选送的《弯下腰,倾听“花儿”的絮语》(作者黄秋莲)、沼涛实小选送的《将责任感播种在孩子心田》(作者林春萍)、慈山学校选送的《“三贴近”教育--让你受益匪浅》(作者李宝川)以及温泉中学选送的《“花”中有“刺”》(作者王建元)等案例涉嫌抄袭;评选中,还发现来自不同学校选送的案例竟然如出一辙:如第三实小选送的《爱如细雨润物》(作者叶凤玉)和第十二小选送的《爱,辩证解读教育的密码》(作者张文团)、感德五甲小学选送的《倾听花开的声音》(作者汪素珠)和魁斗奇观小学选送的《爱心,有什么错》(作者吴丽芳)。这种学术不端,剽窃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学校和全体老师需要再次进行反思和警醒。
三、今后工作要求
1.落实德育导师制。各校应充分认识组织评选成功教育案例
附件:
我身边的教育故事——成功教育案例评选结果
(中学组)
一
等 奖(2篇)
序号 |
题 目 |
学校 |
姓名 |
1 |
人在草木间——“茶”中有道 |
铭选中学 |
陈娇燕 |
2 |
来个“木桶效应”吧 |
安溪茶校 |
白春桃 |
二
等 奖(4篇)
序号 |
题 目 |
学校 |
姓名 |
1 |
用“兵家智慧”降服“烈马” |
温泉中学 |
胡锌田 |
2 |
陪他一起慢慢变好 |
慈山学校 |
苏文章 |
3 |
丽日和风驱心霾 |
安溪九中 |
刘艺冰 |
4 |
赏识教育在转化后进生中的运用 |
沼涛中学 |
陈艳珍 |
三
等 奖(7篇)
序号 |
题 目 |
学校 |
姓名 |
1 |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
沼涛中学 |
李爱琼 |
2 |
将爱进行到底 |
金火中学 |
李祥生 |
3 |
我的生日教育 |
培文中学 |
陈木森 |
4 |
开启学生心灵之门,铺设成人成才之路 |
沼涛中学 |
林志鹏 |
5 |
墙角有花悄绽放 |
安溪六中 |
陈春满 |
6 |
学生健康成长需要文明礼仪 |
俊民中学 |
詹建伟 |
7 |
魅力师爱 |
安溪六中 |
谢宝明 |
我身边的教育故事——成功教育案例评选结果
(小学组)
一
等 奖(5篇)
序号 |
题 目 |
学校 |
姓名 |
1 |
呵护青春期孩子的柠檬香 |
逸夫实小 |
余淑霞 |
2 |
分享爱的花果茶 |
蓬莱魁美 |
陈秋兰 |
3 |
“我希望你是我的女儿” |
蓝田中心 |
徐玉珠 |
4 |
我用心导航 你快乐成长 |
龙门中心 |
白丽娇 |
5 |
告别迟到 |
湖头中心 |
王珍梅 |
二
等 奖(15篇)
序号 |
题 目 |
学校 |
姓名 |
1 |
让留守的“雏鸟”展翅高飞 |
西坪中心 |
廖琼华 |
2 |
给了阳光就灿烂 |
感德槐川 |
吴永福 |
3 |
让爱滋养正在成长的幼苗 |
实验小学 |
徐素华 |
4 |
和风细雨PK暴风骤雨 |
实验小学 |
王石柳 |
5 |
呵护生长的力量 |
第七小学 |
陈子燕 |
6 |
变形记 |
官中附小 |
施翠娟 |
7 |
心若在,梦就在 |
实验小学 |
李寿良 |
8 |
爱,是教育的通行证 |
梧桐附小 |
谢淑专 |
9 |
教育似水,大爱无痕 |
第七小学 |
蔡玉琴 |
10 |
轻叩心门 用爱启锁 |
第十五小 |
陈英兰 |
11 |
真心熔坚冰 宽容扬自信 |
蓬莱中心 |
林婉见 |
12 |
墙角之花已然绽放 |
第十小学 |
钟雪荔 |
13 |
有心栽花花会开 |
实验小学 |
施巧颖 |
14 |
香香的饭菜我爱吃 |
慈山幼儿园 |
谢玲玲 |
15 |
照亮心灵,冲破防线 |
第十小学 |
王月春 |
三
等 奖(30篇)
序号 |
题
目 |
学校 |
姓名 |
1 |
有意“栽花”“花”更“艳” |
龙涓灶坪 |
肖秀敏 |
2 |
让青春之花在爱的细雨中怒放 |
第三实小 |
王婉婷 |
3 |
宽容在左,真情在右 |
桃舟中心 |
张文感 |
4 |
宽容是一剂良方 |
实验小学 |
黄安鑫 |
5 |
破茧成蝶之美 |
感德中心 |
章素敏 |
6 |
用爱心滋润孩子的心田 |
第十三小 |
李秀惠 |
7 |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
湖上中心 |
苏瑞梅 |
8 |
洒向学生心灵的阳光 |
实验小学 |
吴秋棠 |
9 |
爱“生病”的男孩 |
魁斗中心 |
陈小青 |
10 |
一个小女孩的美丽蜕变 |
丽馨实幼 |
张桂莲 |
11 |
这根“刺”不拔不行! |
丽馨实幼 |
刘巧芬 |
12 |
孩子,其实我懂你的心 |
官桥中心 |
廖燕玲 |
13 |
等待花开——“小蜗牛”的成长启示 |
第七小学 |
苏碧芳 |
14 |
转化,从“心”做起 |
第三实小 |
陈锦慧 |
15 |
让“墙边”的“幼苗”茁壮成长 |
第八小学 |
王飞燕 |
16 |
100分的交易 |
蓬莱新美 |
胡宝英 |
17 |
爱,其实很简单 |
慈山学校 |
李秀婷 |
18 |
让“丑小鸭”不“丑” |
湖头中心 |
许秋华 |
19 |
智慧感召 华丽转身 |
龙门养正 |
白艺强 |
20 |
缺失的爱我来给 |
虎邱中心 |
陈金彩 |
21 |
春风化雨,沁人心脾 |
沼涛实小 |
林绸花 |
22 |
真情浇灌心灵之花 |
第九小学 |
林淑丽 |
23 |
开渠溯源 春风化雨 |
长坑中心 |
陈淑玲 |
24 |
赏识教育——学生成功的基石 |
第十小学 |
陈华森 |
25 |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
龙门双桂 |
谢阿娜 |
26 |
温水泡茶慢慢浓 |
城厢玉田 |
王梅菊 |
27 |
倾洒爱的甘霖 润泽生命之花 |
第十三小 |
高晓霞 |
28 |
宽容呵护自尊,赏识激发上进 |
第五小学 |
李淑卿 |
29 |
给心灵一缕阳光 |
湖头中心 |
柯苇真 |
30 |
让他笑得更灿烂 |
实验小学 |
黄秋霞 |
抄送: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
安溪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