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学茶就到安溪,因为安溪茶校是‘茶师摇篮’。”素闻安溪铁观音及安溪茶业学校名气,9月初,福州毕业于上海同济军医大骨科专业的周红梅直奔安溪茶校,开始学习安溪四大名茶品评、乌龙十八道、铁观音创新茶艺……
近几年,到安溪茶校学习培训茶业课程的外地人络绎不绝,安溪茶校的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但是,包括茶校在内的安溪几所中高职校,却连年遭遇招生难。与我县特色产业融合,与茶学院互动,走特色办学之路,或许是个方向。
墙内开花墙外香
在茶业学校茶叶短期培训班教室,记者看到与周红梅同期学习的另12名同学,其中新疆乌鲁木齐的张娟、辽宁大连的卞彩芹,两人都是本科学历,且同为茶业公司职员。
另外,河南的陈莉、深圳的范莉杰等,都是涉茶行业在职大专毕业生。这些高校回炉生,在茶校通过“菜单式”科目教学,学习包括茶文化、茶道等在内的涉茶知识。
安溪茶校办学至今33年,目前开设茶叶生产与加工,拓展茶检茶艺、茶艺营销、茶叶加工师、茶文化与旅游管理等系列专业,建设占地36亩的茶叶品种实践基地、占地3亩的茶叶品种生态园,茶叶审评室、茶艺表演暨鉴定室、日欧式茶饮室等各种实训设施一应俱全,茶叶专业实训基地被确认为省级示范实训基地,茶叶茶艺专业成学校的品牌、特色、拳头专业。
该校校长李瑞章介绍,办学以来,安溪茶校已培养的涉茶专业技术人才上万人,短期培训数万人次。省首席评茶高级技师黄永红、佳友机械董事长陈加友等众多茶界精英、领袖,都是该校校友。
几年来,该校茶艺师专业的毕业生,一直是市场“香饽饽”,今年该校2013届茶艺专业一个毕业生40个用人单位争着要。因此,像周红梅、张娟等到茶校深造的高校回炉生一样,全国各地众多茶叶爱好者、从事涉茶行业者,一想到学习制茶、泡茶、品茶、茶叶营销……就奔茶乡茶校而来。
但是,墙内开花墙外香,除茶校外,华侨职校、陈利职校、安溪艺校、慈山农校,一样面临本地生源匮乏、招不到学生的窘境。
记者调查发现,与全国各地职校大抵相同,今年秋季我县职业学校生源比例,与学校容量,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茶校茶叶短期培训班
茶学院师生到茶校体验茶文化
“接地气”墙内也香
职业教育是大众普及教育。国外学生小学毕业后,至少一半根据兴趣、特长,接受职业教育。今年我县初中毕业生有6000多人,但高中只招收5000多人。这5000多名高中生,三年后考不上普通大专和本科的,也大有人在。
墙内开花如何墙内也香?有针对性地吸引本地生源,包括华侨职业中专学校、陈利职校等在内的我县多所职校,尝试结合本地特色产业,培养“接地气”的实用型人才,广受企业、社会好评。
藤铁工艺产业是我县第二大特色支柱产业,也是我县第二大产业集群。不竭的工艺创意需要大批人才来支撑。去年底,安溪竹藤编技艺传习所暨我县首个劳模创新工作室——陈清河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华侨职校挂牌成立。
华侨职校同时开设家居工艺设计专业,以陈清河为首,引进6名市级劳模,5名国家、省、市工艺大师,3名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安溪竹藤编技艺传承人,建立一支18人组成的师资队伍,教授竹藤编工艺。
该专业很快吸引一批有志青年,去年秋季及今年春季,有30名学生成为该工作室首批学习者,华侨职校成我县工艺先进文化的阵地、人才的摇篮。
与华侨职校“接地气”的做法异曲同工的是,陈利职校与福建三安钢铁有限公司、厦门三安电子等我县新兴光电产业、信息技术产业中规模最大、效益较好的几家大型企业,联合开办“三安班”、“光电班”等以企业冠名的定向班。
结合定向班的就业地域范围,陈利职校在位于金谷的总部校开设光电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而在城关校区则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通信管线设计、计算机平面设计等专业,建设几十家相关企业实训基地,专业与市场成功接轨,成学校热门专业。
华侨职校陈清河竹藤编工作室
互动办学落地开花
9月开学季,安溪茶业学校2013届茶业专业学生林艺阳,看到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里沐浴茶香学习成长的首批学子,心中无限憧憬。不久,林艺阳也将踏入农林大学校园,而后成为茶学院的一分子。
2012年10月15日,安溪茶业学校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实施“福建安溪茶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首期在中职专业“茶叶生产与加工”与高职专业“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进行试点对接合作,采用“2+3”中期选拔培养模式,以及“3+N+3”模式,联合培养中、高职层次茶业技术人才。
“与茶学院互动办学,提升学校茶叶专业,以特色专业吸引更多学生。”李瑞章介绍,茶学院拥有福建农林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等优质教学资源、完整的高职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科教育体系、茶学等综合学科相关硕博士点支撑。茶校与茶学院联合办学,茶校邀请茶学院老师到学校授课,组织老师观摩或到茶学院学习深造,茶校为茶学院师生提供实训基地,增进该校学生与茶学院学生之间的交流,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双方优势互补,极大促进本校茶叶专业的提升。
“茶校的茶叶、艺校的高甲戏、华侨职校的竹藤编、慈山农校的涉茶社会实践……本土特色产业要打造,职校的核心定位更要宣传。”业内人士认为,茶学院的专业设置丰富,我县其他中高职校可像茶校一样,通过与茶学院等高校互动办学,提升专业实力,以特色办学吸引人。
此外,要想方设法扩大本校办学特色、办学方向的宣传。如安溪茶校,将于10月份,组织该校茶艺专业学生上“一周立波秀”栏目,宣传茶乡、茶校、茶学魅力,学校同时与企业联合,向全国招收200个贫困女生就读茶艺专业。
本报讯 日前,安溪茶学院组织师生,到安溪茶业学校进行实训。图为茶学院师生在茶叶品种生态园,学习如何辨别茶叶品种。
来源: 安溪报-安溪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