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务公开 > 安教[2014]中15号2014年秋季普通中学工作意见

安教[2014]中15号2014年秋季普通中学工作意见

2014年08月31日 16:13:15 访问量:7988

 

作,持续提高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

㈠严守校历安排 

各校要严格遵守《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有关工作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10]8号)以及泉州市教育局《关于2014年泉州市普通中学、中等职校期末及暑假工作的意见》(泉教中[2014]18号)的相关规定,科学编制校历,不随意变更开学和放假时间,不擅自延长教学时间。2014年秋季校历安排如下:

1.初中校历安排

2014年8月25日(农历八月初一):教师到校。
  2014年8月25日-8月29日(农历八月初一至初五):教师学习或集体备课。
  2014年9月1日(星期一):学生正式上课。
  2015年2月7日(农历十二月十九日):寒假开始。
  2015年2月28(农历正月初):教师到校。
  2015年3月2日(农历正月十二):学生正式上课。

2015年6月20日-23日举行初中毕业班学生的毕业、升学考试和初二年地理、生物学业考试(考试期间,初一年级、初二年级被占用的课时可从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中安排补上,不得在双休日组织补课)。
  2015年71:暑假开始。

初中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包括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课);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文化节、运动会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下学期毕业复习时间增加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2.高中校历安排

2014年8月25日(农历八月初一):教师到校。
  2014年8月25日-8月29日(农历八月初一至初五):教师学习或集体备课。
  2014年9月1日(星期一):学生正式上课。
  2015年2月7日(农历十二月十九日):寒假开始。
  2015年2月28(农历正月初):教师到校。
  2015年3月2日(农历正月十二):学生正式上课。
  2015年7月4日(农历五月十九):暑假开始。
  普通高中每学年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对于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课程和节假日时间安排的,必须上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否则一律认定为违反办学行为规定。

㈡严控作息时间

各校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09〕7号)《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制止节假日违规组织学生上课或集体补课行为的通知》(闽教基〔2013〕58号)和泉州市教育局《关于重申严格规范普通中学办学行为的通知》(泉教中〔2014〕17号)严格实行5天工作制,学校和教师不得占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以及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或集体补课,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活动严禁学校将校舍出租给其他社会教育机构举办各种培训班、补习班;除寄宿生外,不得组织初中走读生集体到校晚自习,不得利用晚自习集中授课;要主动关心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对其中少数学有余力和学有困难的学生可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但此类辅导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不得变相集体补课;对于周末留校寄宿生的管理,学校要全面落实安全措施,开放图书馆、体育馆和实验室等场馆和设施,供学生自主选择、安排活动;要严格控制学生每天在校活动的总量及作息时间。初中、高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每周分别为34课时、35课时,每课时45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课间操活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初中、高中每天在校活动时间分别不超过7小时、8 小时。

各校要严格控制课外书面作业总量积极引导教师深入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和相关考试说明,提倡教师“下水作业”和“作业校本化”,布置、发放作业、练习,教师事先“试水”,对试题进行改编、改造,避免简单机械化的重复,避免大运动量低思维的训练,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现“减负增效”要严格按照教学规范要求和教学常规管理规定批改课外作业,标日期,加以适当的纠错及鼓励性评语等。

严格课程设置

初中(含完中、九年一贯制学校、职校的初中部,下同)要按照《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闽教基[2010]1号)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调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的通知》(闽教基[2014]17号)的要求,充分挖掘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按照调整后的课程设置及比例编排课程表,开足开齐各类课程尤其要严格执行科学、艺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课程及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课时规定,特别是7~9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由每周2个课时调整为3个课时;要坚持按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不随意深课程难度,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随意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闽教基[2010]6号)的要求,“每学期开学初,学校要将课程表录入‘福建省普通初中新课程管理系统’中,并上网、上墙公示,接受家长和全社会的监督”。

普通高中要做好三年一程的课程设置规划,特别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技术类课程、艺术类课程的开设,不得随意增减课时,要按学校分类和特色项目,积极创造条件,创造性地开好选修课程和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通过课程设置促进学校优质、特色发展,以课堂与课程为抓手突破制约普通高中发展的瓶颈,推进质量的持续提升。

各校新学期工作计划、课程表、教师任课情况表、作息时间表应以A4纸格式制表,表格正上方注明“××学校2014年季工作计划(教师任课表、功课表、作息时间表)”,于9月4日(星期)前发送至局中教股(邮箱:zjg23236****@163.com,所需报送内容应一并压缩,主题注明学校名称)。

㈣严谨学籍管理

各校应以严谨的态度规范的管理求实的精神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作用,落实统一规范的学籍信息管理制度,及时通过全国学籍系统完成学生的学籍信息更新和各类学籍变动。新生入学后,各校应于9月15日(星期一)前完成新生学籍档案信息的录入和上报工作,县教育局于9月25日(星期四)前完成审核工作。遵循学生、学校、学籍三位一体原则,严格实行“一人一籍,籍随人走”,不得违规寄学籍,不得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生学籍,不得重复建立学籍,不得为实际不在本校就读的学生建立学籍,不得接收未办理完整转学手续的学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肃追究违反学籍管理规定的直接责任人员和学校主要领导的责任。

初中以任何名义分快慢班、实验班均衡搭配任课教师,维护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做好组织学生入学工作坚持依法控辍开学两天内,应详细统计学生到校情况,发现溜生,及时查明去向和原因,并建立溜生档案(包括学生姓名、就读年段班级、监护人姓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家访情况、辍学原因、溜生去向劝返措施等)开学两周内,要组织全体教师,积极争取乡镇政府配合,进村入户,及时动员辍学学生重新回校就读,并密切了解复情况;要认真细致做好外读生取证工作,特别是要根据教育督导要求,做好安溪户籍在省外就读学生的取证工作,取证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或在学证明,或能证明该学生在相关学校就读的相片、表彰证书等,确保材料真实,经得起查、经得起验、经得起问;要完善控辍月报告制度,做到控辍保学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经常与当地乡镇政府沟通与协调,强化政府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加强适龄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管理和督查,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学生入学。

新学期学生入学情况表(附件二)应于94(星期四)前用邮件发送中教股(邮箱:xj3236764@163.com,邮箱主题应注明学校名称)。

二、聚力精细管理,提升管理效益

精细无止境,核心在落实。“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各校要聚力执行落实,审视管理,找准管理短板,对接精细管理,管理品质,以管理的精细度谋求学校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切实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文化引领,优化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是无声的教材,关乎学校的发展潜力、速度与品质。各校要贯彻落实《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精细化管理的意见》(闽教基〔2011〕61号),树立垃圾不落地的理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打造洁净的校园环境,加大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力度,彻底清除一切卫生死角,营造充满活力、舒适的校园人居环境,提升学校的外部形象,为迎接“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验收创造良好环境要跳出学校的围墙看学校,整体架构学校文化体系,主动将文化建设与所处地域的经济发展、地域文化、生源结构变化,以及学校发展的历史、现状、愿景与走向结合起来,努力找到本校的文化主调或文化特色;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因制宜建设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引领学校发展,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从“同质化”向“校本化”的转变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实施、操作,凝聚集体智慧,以精心求精致,将特色文化项目做好、做实、做,让校园文化不仅体现在外在形式上,更展现在“三中,渗透到各项管理制度中,落实在全体师生的言行举止和价值取向中,成为引领师生成长的向上牵引力

着力修德强能激发队伍活力

一是要强化师德建设育人者必先律己”。各校要严格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闽教人[2013]97号)、《泉州市教育局治理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暂行规定》(泉教监〔2013〕8号),明确师德“红线”,多途径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践行师德、为人师表、优化服务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幸福指数和专业成长,以教师的敬业形象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推动学校的发展要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畅通教师维权途径化解教师心结,促进校园和谐加强警示教育,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一切有违师德的思想和行为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地给予预警和解决,营造风清气正氛围;学期末全体教师的师德进行考核,对违反师德师风行为,严格执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

二是要强化师能提升。“教书者必先强己”。各校要致力于提高学校领导的教学领导力、骨干教师的教学研究力和青年教师的教学改进力;要增强“本领恐慌”意识,加强业务学习,特别要强化初中教师的课标意识,有计划组织包括教学管理人员(学校所有校级领导、教导〔务〕处正副主任、教研室正副主任)在内的学科任课教师学习新课标,并结合学科知识进行业务测试,以此促进教师依标施教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引导全体学校领导关注教学一线,提升课程领导力,营造教书育人、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今年,县教育局将组织评选一批县级学科带头人。

三是要强化示范引领。名校之“名”,不在大楼,而在大家,在于有“名家大师”。各校要凝魂聚气,树立名师典范,强力释放学校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等的正能量,弱化消极、抱怨、倦怠的负能量,发挥职称评聘、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绩效考评等有效杠杆的导向作用,奖优罚劣,敢于打破论资排辈,向实绩优异、专心治教者倾斜,让他们有名有利、有为有位,形成“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导向,把教师的注意力和精力聚集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上来;要强化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精神引领,培养他们具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担当精神,切实增强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站位前沿,乐负重任。

㈢做实教学常规,优化管理质态

常规不力,奢言效益。做实教学常规管理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各校要树立向教学常规管理要质量的理念,从严治教,强化管理。

一是严格制度管理。各校要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认真、科学修订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包括对备课、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规定,创新教学常规管理模式,建立严格的检查、登记、考评通报和跟踪督查制度,强化制度落地抓铁有痕,不让制度虚置严肃落实奖惩措施。

二是要严实过程管理。各校要定期和不定期精心组织教案和作业布置、批改情况的检查,促进教师认真备课和精简作业、有效批改,坚决杜绝检查方法简单化,检查内容单一化,检查过程形式化,检查用语格式化;要加强对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健康辅导室、体美音活动室等相关管理人员的日常检查,发现违反管理规定的行为要进行全校公开批评,并与年度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挂钩;学校领导要带头植根课堂听课、评课,了解学校的教学现状,了解教师,把握学生;要参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要求,加强期中、期末检测的教务管理,严格考试程序,严肃考试纪律,严守考试岗位,严细质量分析,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各学科考试及格率达80%以上,全科及格率达70%;要及时进行总结、分析、矫正,确保教学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三是要发挥设备效益。今年秋季开始,至2016年,我县将全面加强旱厕改造、实验装备和信息技术装备的完善,各项目校要根据计划,积极筹措配套资金,确保按时序进度完成建设任务,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为迎接“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验收及“教育强县”评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要以应用为导向,以应用促管理,切实提高装备使用率,避免资源闲置和浪费,尤其是要结合“深化教育领域改革”中有关中高考教育改革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开齐开足开好实验切实保证实验操作的课时和质量,杜绝在黑板上讲实验或用多媒体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现象。从今年秋季开始,我县将进一步修订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考查说明,提高考查标准,实验考查前不再圈定考查范围,避免出现为应付实验考查临时恶补的现象

学校领导要深入实验课堂,加强听课调研,每位学校领导每学期听实验课不得少于3各校要探索开设阅读课,努力提高图书流通量,提升图书室、阅览室的人气,积极引导师生多读书、读好书,营造学术氛围、求知风气和书香环境

学期,教育局将对各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管理使用情况及学校领导听实验课情况进行督查,对管理不善、使用不到位的学校、听课不落实或弄虚作假学校领导,给予全县通报,并对校长进行诫勉谈话。

维护课表严肃性。各校要规范、科学制定教师任课表、课程表,并从严维护其严肃性,一名教师原则上不在同一个班级兼2门课程,避免课时挪用;因工作需要或教师请假等原因需调整功课的,手续完整,交接清楚,严禁任何教师以任何理由未经教导(务)处批准随意更换调整课程,坚决杜绝将某门课程或某位教师的课时集中安排在某个时间段各校要加强常态化巡课,严格落实教师候课制度,确保教师准时到岗,确保教学井然有序

本学期,教育局将继续组织常态化的教学视导、全面常规检查,加强期中、期末检测质量监控,并强化检查、监控结果的运用,除常规性的全县通报将之作为考核评价学校和教师的重要依据,对问题突出的学校和教师跟踪督查、诫勉谈话

聚焦高效课堂,力促课堂改革

课堂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各校要贯彻落实《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意见》(闽教人〔2013〕73号)精神,聚焦课堂改革强化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有效作业、有效测试的研究,积极推进课堂综合实验改革要构建以生为本,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摆脱“课堂被动听,课后埋头做”的应试思维。要强化学习共同体建设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激发潜能,鼓励创造,宽容失败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力避电灌”,大力推广研究“先学后教”减负提质”“分层次递进教学”“翻转课堂”等教育教学新模式改革经验努力形成更大范围、更加鲜明的区域性改特色。

各校要加强教学过程的动态管理,坚持行政巡视课堂制度和诫勉谈话制度,采取点课、约课、随机听课等形式,密切关注课堂生态,关注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状态。对个别课堂失、教学失职、行为失范的教师,要严格予以查处,严肃予以惩戒,问题特别严重的,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处理

㈤深际协作,促进联动发展

一是强化校际、片区教研合力。继续完善县、片区、学校三级教研机制,加强教研队伍建设,着力加强2015届高考课题组的组建,深入研讨高考信息,把握高考动态,提高课题组在研究中的“集体攻关”能力鼓励支持各完中之间采取多种形式的联动,加强与外地名校的沟通与联系,不断创新协作模式,拓展思路、深化提升

各初中片区要抱团攻关增强片区核心校辐射力立足真研究,致力破难题以有效教学为核心,提高教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高我县初中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深化校际交流协作各校之间构建一个交流沟通与对接协作的平台,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与互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要主动与优质学校联姻积极开展农村薄弱校委托管理共同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从而推进我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三、扎实质量链条,谋求深度发展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它关乎着学校发展和影响,凝聚着老百姓的期待与福祉。各校要更新理念,牢固树立全面的质量观、正确的人才观,扎实质量链条,力求在“质”上转型升级,在“量”上达标进位,提升公众教育满意度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

坚持立德树人,引领健康发展

“百行以德为首”,各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切实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固化为规章制度;科学设置载体,开展主题化、活动化、系列化的德育工作,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验式德育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把深刻的德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主题班会、专题讲座、道德讲堂之中,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趣味性、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特色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在体悟中成长,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

各校要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和体育器材配备,开足好体育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至少学习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倡导将民间传统趣味性、娱乐性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相结合,增加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坚决杜绝没有组织、放任自流的体育课教学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要认真组织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确保学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稳步提高

各校要坚持艺术教育活动育人的宗旨,坚持先进文化导向,进一步改进美育教学,特别是农村学校,要努力提高艺术教育课程开课率和开课质量,积极推进民间艺术进课堂,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1项艺术特长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艺术教育展示(展演)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各校要积极贯彻执行教育部新制定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每学期安排6到7课时的健康教育课,持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 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10小时,并有相应的分析、对策与辅导效果评价,探索建设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积极开展系列化、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开设人口与国情、国策知识教育课程或讲座,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宣传人口国情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性别平衡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要结合当前形势,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督查,积极开设艾滋病、性病、地方病、丙肝、近视等的防治和公民卫生素养等专题教育或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各校要加强科技创新教育,继续以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为抓手,切实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组织开展“科普宣传进校园”等活动,组织参加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市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和电脑作品制作大赛,进一步加强科技副校长、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外出参观、现场观摩和讲座交流等途径,提高科技师资队伍素质。

坚持特色活校拓宽成才途径

无常不稳,无特不活。各校要树立“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理念,引领学校在新的历史时期走好改革创新、特色发展新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破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培养模式单一、办学模式趋同、办学规模偏小、办学活力不足等重大难题,着力克服“千校一面”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积极鼓励多元发展,营造自主成长开放成才的空间,主动走好人才多样化培养之路;要同步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和保障学校特色建设顺利、深入、持久开展的有效管理机制;要充分发挥特色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盘活实验室、探究室、图书馆、信息技术教室等特色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在课程项目和拔尖型学生培养等方面培特色、上水平善于创新,结合校情实际积极搭建更多渠道供学生选择,创造亮点,形成个性特点,逐步做强做优,争取成为“特色办学,内涵发展”的成功典型。

完善评价制度,激发办学

评价是引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标,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各校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的精神,致力于质量提升,着眼于全程育人,明确发展目标明晰教学基点,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教育质量评价制






















附件1

2014年秋季普通中学主要活动安排表

 

时间

活 动 内 容

参加对象

备 注

8.25-29

教师集体备课,制定工作计划

 

 

98

泉州市“增实杯”高中物理竞赛

 

 

9月上旬

学习、研讨《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

 

 

9月上旬

落实初中片区教研计划

 

 

9月上旬

高中化学竞赛决赛

 

另行通知

914

201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复赛)

 

地点:福一中高中部(福州地区大学城)

10月中、下旬

参加市2014年中考学科质量分析

 

 

10.18

2014年中考语文、数学质量分析会

各校初三语文、数学教师各1

 

10.19

2014年中考英语、物理、体育质量分析会

各校初三英语、物理、体育教师各1

 

10.25

2014年中考政治、历史、化学质量分析会

各校初三政治、历史、化学教师各1

 

10.26

2014年初二年市会考地理、生物质量分析会

各校初二年地理、生物教师各1

 

11

成立2015届高考学科课题组暨第一次活动

 

另行通知

参加省市高考学科质量分析会

 

另行通知

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另行通知

初中校教学常规检查

 

 

11月下旬

县中学生作文竞赛

 

另行通知

12月上旬

县高考课题组赴省内名校学习考察(暂定)

 

另行通知

20151

下旬

期末复习考试

 

另行通知

注:1.初中片区教研和高一、二年校际教研另行安排。

    2.活动时间如有变动,以县中学教科研工作意见安排的时间为准。


附件2

安溪县2014年秋季普通中学入学情况统计表

             学校                填报时间:                       填报人:            

表一:初中

在校生数合计

初一年

初二年

初三年

应入学数

实际入学数

未入学数

上学年初数

本学期入学数

转出

转入

未入学数

上学年初数

本学期入学数

转出

转入

未入学数

 

 

 

 

 

 

 

 

 

 

 

 

 

 

表二:高中

在校生数合计

高一年

高二年

高三 年

应入学数

实际入学数

未入学数

上学年初数

本学期入学数

转出

转入

未入学数

上学年初数

本学期入学数

转出

转入

未入学数

 

 

 

 

 

 

 

 

 

 

 

 

 

 

1.本表根据入学实际情况如实填报,报送数据以93在校生情况为依据。

2.本表应于2014年9月4日前发送至xj3236****@163.com

  • 附件(1个)
  • 安教[2014]中15号2014年秋季普通中学工作意见.doc (167kb) 下载
编辑:陈里勇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福建省安溪茶业职业技术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福建省安溪茶业职业技术学校 版权所有 咨询QQ:382541681
联系地址:福建省安溪县虎邱镇学村路2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闽ICP备19021082号-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